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正在做一些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伤害的事情,损人不利己,最后还被说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想这个可恨之处就在于一个人可能有意或者无意中做了一些自我伤害的事情而不自知。自我伤害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幸福理想没有达到,包括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也都跟着受罪。而哪些情况算是自我伤害,为什么一个人会自我伤害呢?
躲不掉的悲情
所谓悲情,是指一种悲惨或者悲伤的情绪。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历史形成的,如我们生活中可能曾经经历过苦难,这种苦难可能是社会原因,也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原因,从而对个人成长造成严重的后果。另一类是虚拟的,是主观的,就是总感觉自己被伤害,被欺负,或者被鄙视。这些悲情在人的心理上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历史造成的悲伤有些是可以通过个人修养的提高而愈合,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一旦条件合适,历史的悲情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心理动力。
不恰当的执着
执着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科学工作者视为一种优点,数学家张益唐先生的故事更是给这个词一个很好的注解。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执着而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少的。
佛家强调去除“我执”,也是强调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执着,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去执着。有些执着就是伤害。比如,那些没有经过正规教育训练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尝试者,基本上都是非常执着的人,很多人甚至一生都生活在苦难当中。
执着是一种坚持,但不是不顾一切的坚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坚持,当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应该放弃。放弃是跟执着一样需要智慧去解决的,不是所有的坚持都好,不是所有的放弃都不好。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这种集体形成的执着意识所迷惑,我们很容易陷入执着的境地。但是,我们最终会发现,我们苦苦坚持的东西可能并不是自己该得到的,也不是自己的幸福所在。执着和放弃,是考验我们的一个硬币的两面。过度的执着无一例外都是伤害。
无止境的贪婪
每个人为了幸福都希望获得一定的保障,这些保障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等,但是没有几个人会明确自己的期望什么时候可以满足。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也包括我自己),对于外在的追求似乎无止境。这里有一个悖论,为了达到一定的高度,需要一定的追求,但是当追求成了贪婪,发展就走入了歧途。就如赌场中的赌徒,绝大多数赌场的旁观者都说,那些输了的赌徒都是傻瓜,假如他能及时撤离,他就是个赢家,不至于最终成为输家。在澳门赌场每天都在上演无止境贪婪的戏剧,可是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是在胜利之后进行了大逃亡。基本上都是赢了,要加大投入,赢得更多,最后输得一无所有,有些走上了不归路。
不经意的投机
中国的社会处于快速变化时期,很多社会机制都没有健全,所有人处于新时代—— 一个行为机制不固化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就会上演投机大联欢,因为到处都是漏洞,而所谓的漏洞往往可以获得收益,因此,投机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首选。但是投机的结果是一些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一些人因为没有得到而抱怨,得到的人也抱怨,抱怨自己得到得太少。
有点迟的理解
我们经常强调理解,理解万岁等,但是真正人和人之间能够理解的东西是非常少的。即便是具有相同经历的同胞兄弟都不见得互相理解,更何况是生活经历完全不同的异性。我们往往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理解的重要性,更强调别人理解自己,不强调自己理解别人。实际上,除了极少数所谓的人类的导师(如克里希那穆提),我们不能说我们理解了别人,理解是一种很奢侈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不理解,充满了误解、误会、曲解甚至负面理解。而所有这些不正确理解的结果就是互相的伤害。
有点过的敏感
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反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比较敏捷。迟钝的人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不聪明的人,或者是过于单纯的人,而敏捷的人似乎都是聪明者。可是从生活的体验看,有点过头的敏感带给人的不会是幸福的生活。好比,一个系统,对于输入的噪声过于敏感,就会导致系统不稳定。生活也是一样,我们皮实一点,迟钝一点,正是对生活噪声最好的过滤。有些事当时认为很严重,可能过了不久,就发现原来不是那样,或者不过如此。对于当前事情的过度反应会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可能受到伤害。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4年9月1日)